米乐m6以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强联手”探索疑难重症及罕见病诊疗,MDT专业组增至45个;持续提升日间病房服务能力,覆盖130个病种,三四级手术占比达85%……北京协和医院诊疗能力的提升,与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支撑密不可分。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加快提高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加强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9月15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2周年前夕举行的“2023北京协和医院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上,多位国内外医学教育专家围绕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话题展开交流探讨。
“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人才是关键。”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说,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立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实际,对标健康中国建设的新任务,放眼世界医学发展的新前沿,进一步加强中国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教育,服务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我国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仍有不适应之处。2022年,张抒扬牵头的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面向全国16个省份195家医院的3万多名医生开展的调查显示,高层次医学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围绕核心胜任力的培养体系建设尚需完善。
2023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实施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培养一批领军人才。
“培养面向未来的医学领军人才,我们需要最优质的青年、最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能够激发创新内驱力的前沿多元的发展平台。”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院士说,这就好比种子、土壤和阳光,三要素缺一不可。
院校医学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各大高校和医学院校加快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在体制机制创新、系统课程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探索。
乔杰介绍,在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米乐m6,北京大学构建了“高峰学科引领团队科技攻关+青年科技中坚力量培养+初期青年人才孵育培养”的北大医学科技创新项目支持体系。
破解医学教育当中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两张皮”问题,北京协和医学院在课程整合方面作出尝试。
“以解剖教学为例,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师资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授课米乐m6,把人体器官-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病理生理机制、药理与临床诊断学、职业素养培育等方面内容紧密结合,‘整合式’教给医学生米乐m6。”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说。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推动医学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成为未来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健全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置交叉学科,促进医工、医理、医文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医学+X’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培养”。
杜斌介绍,201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启新型八年制医学教育(“4+4”)改革,面向全球排名前50的高水平大学招生,入学学生本科专业覆盖生命科学、化学、工程、数学、计算机、经济学等近20个专业,通过对多学科背景的学生进行医学教育,打造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在此基础上,北京协和医学院又探索同综合性大学合作创和博士相衔接的“协和医班”米乐m6,希望通过校际合作实现方案共建、教师共教、学科共建、资源共享、科研共创,探索跨学科融通人才培养规律,最终培养出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医学人才。
浙江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凌霄认为,培养“医学+”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需要打造“体制创新、平台融合、评价科学”一体化保障体系。
“要建立充分尊重交叉学科特点和规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评价体系。”徐凌霄说,浙江大学医学院设立交叉学位委员会,指导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的考核,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性与前沿性进行全方位评价。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米乐m6,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文化、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教育理念的更新,但不变的内容是首先必须教育学生有从医的人文情怀,并提倡敬畏医学、终身学习。(记者田晓航)
访问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